在古代,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与我们现在大不相同。夜晚的时间被划分为若干个更,每个更代表两个小时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秘“三更天是几点,古时候的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天是几点”的奥秘。
古代中国民间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,每个时段称为一个“更”。这种时间划分的起点通常以戌时(晚上7点到9点)为一更,接着是亥时(晚上9点到11点)、子时(晚上11点到凌晨1点)、丑时(凌晨1点到3点)、寅时(凌晨3点到5点),最后是卯时(凌晨5点到7点)。
一更天指的是戌时,即晚上7点到9点。这个时段是夜晚的开始,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结束一天的工作,准备休息。古代的打更制度就是从这个时段开始的,每过一个小时,打更人就会敲响锣鼓,提醒人们时间的变化。
二更天是亥时,即晚上9点到11点。这个时段,夜色更加深沉,人们已经进入了梦乡。打更人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,同时也起到了巡夜的作用,保障人们的安宁。
三更天是子时,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。这个时段被称为“三更半夜”,是一天中最深沉的时刻。古人常以“三更天”来形容深夜,如“夜深人静,三更天已过”。在这个时刻,除了打更人的声音,几乎听不到其他声响。
四更天是丑时,即凌晨1点到3点。这个时段,人们开始进入最深的睡眠状态,而打更人的声音也变得更加稀疏。此时,除了巡夜的打更人,几乎没有人活动。
五更天是寅时,即凌晨3点到5点。这个时段,天色渐亮,打更人的声音也逐渐消失。人们开始起床,准备新的一天。
在古代,为了维护社会秩序,政府会实行宵禁制度。宵禁时间通常在晚上9点开始,到第二天凌晨5点结束。在这个时间段内,除了打更人和巡逻的士兵,其他人都不得外出。
通过以上解析,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更制是如何将夜晚划分为五个时段,以及每个时段的具体时间。这种时间划分方式虽然与现代的24小时制有所不同,但同样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精确感知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