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重午节,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。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,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又融合了多种传说故事。以下是对端午节风俗习惯、由来及传说故事的详细介绍。
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,处在全年最“中正”之位,正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所言:“飞龙在天”。端午是“飞龙在天”的吉祥日,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。
端午节最著名的习俗莫过于吃粽子。粽子形状各异,口味丰富,有甜的、咸的、肉的,甚至还有豆沙馅的。而包粽子则成了一场家庭、社区甚至全校的大赛。大人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包粽子,传承这一传统习俗。
端午节源于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,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后,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,纷纷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,这就是最早的粽子。后来,划龙舟成为端午节的重要活动,象征着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。
古人认为端午节是毒日,这天“五毒”最为活跃。艾草又叫艾蒿,在民间一直有“家有三艾,五谷丰登”的说法。艾草和菖蒲这两种植物有一定的防病作用,而雄黄则被认为可以驱邪避毒。
端午节除源于纪念屈原外,还有多种传说。纪念介子推、屈原、伍子胥、曹娥、女诗人秋瑾等说法广为流传。这些传说故事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,使之成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节日。
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大节,其风俗习惯和传说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。端午节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在这个节日里,人们欢聚一堂,共度佳节,感受着浓厚的民族情怀。
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独具特色的节日之一,其风俗习惯、由来和传说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。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,感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