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唐朝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的春天,诗人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到遥远的夜郎城。在漫长的流放途中,李白途经江陵城,再至白帝城。正当他心情沉重之时,突然接到无罪的消息,得以自由。这一喜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,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早发白帝城》。
赏析一:创作背景《早发白帝城》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)三月。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,行至白帝城时,忽闻赦免,随即乘舟东下江陵。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,故诗题一作“白帝下江陵”。
赏析二:诗歌内容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,描绘了李白在赦免后的喜悦心情。首句“朝辞白帝彩云间”描绘了白帝城高耸入云的景象,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壮丽的氛围。
赏析三:诗歌意境《早发白帝城》不同于普通的记游诗、山水诗,它是一首借江水浩荡湍急、舟行轻快倏忽以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心情的抒情诗。诗中“彩云间”的“间”字,当作隔断之意,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,表达出他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由的渴望。
赏析四:白帝与江陵
1.白帝:今四川省奉节。
2.江陵:今湖北省江宁县。赏析五:一日还一日还”意味着江陵距离白帝城千里之遥,但轻舟一日即可到达,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江水的赞美,也暗示了他对自由的渴望。
赏析六:两岸猿声两岸猿声啼不住”描绘了江水两岸猿猴的叫声,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,也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。
《早发白帝城》以其简洁的语言、生动的描绘、鲜明的情感,成为了李白诗歌中的佳作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,更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命运的坚韧。
《早发白帝城》广为流传,成为后世传颂不衰的名篇。它不仅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,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