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。它诞生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,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。这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62个版别,是所有版本中数量最多的一次。
随着防伪技术的提高,第一代人民币的纸张厚度和精细度也得到了提升。二号币明显有正面冠号和号码透打的痕迹,而一号币却看不到这种痕迹。这是因为一号币的纸张明显比二号币纸张厚实和精细,印刷时,二号币由于纸质粗糙,油墨渗透力比较强,所以背面会出现透打的痕迹。
一张全新的100元人民币纸币,厚度约为0.1毫米。一万人民币若都是100元面值,共有100张。将100张全新的100元人民币叠放起来,厚度大约是100×0.1毫米=10毫米,也就是1厘米。不过,如果人民币不是全新的,由于使用过程中的磨损、褶皱等情况,叠放起来的厚度可能会有所增加,比1厘米稍厚一些。
第一套人民币(1948-1955年)发行背景:诞生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,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。它的特点在于共有12种面额62个版别,是所有版本中数量最多的一次。
76年前的,第一套中国人民币诞生。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现代货币体系的开端,也见证了中国从古代纸币的先驱走向现代货币制度的演变。中国的纸币历史源远流长,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之一。
图片展示的是1978年第四版人民币正反面档案照片,与最终设计相距甚远。MG入壳,清晰展现第四套人民币的诞生过程,是非常重要的实物史料。该组档案照片曾在斯宾克拍卖会以72000港币成交。
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1种面值,13种版别;硬币3种面值,3种版别。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,在当时情况下3、5、10元由苏联代印,该三种券种于1964年发行。
第一套人民币不仅在我国货币史上具有特殊地位,而且在防伪技术上也有其独到之处。它的发行,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,见证了中国从古代纸币的先驱走向现代货币制度的演变。